首页>新闻动态>暴雨来袭,城市内涝——智慧城市如何应对?

暴雨来袭,城市内涝——智慧城市如何应对?

日期:2020-06-29

2020 年的洪水可以说来得凶猛,来得罕见。

截至6月26日,全国共有26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1374万人次,死亡失踪81人,紧急转移安置74.4万人次,倒塌房屋1万余间,直接经济损失278亿元。

广东、广西、江西、云南、湖南等24个省都没有逃过这一劫。

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每年汛期,我国南方地区,强降雨天气增多,引起的山体滑坡、城市内涝以及各种次生灾害频繁,经济损失严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所以,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防洪排涝建设是一个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不仅关系着城市水生态的稳定,还会直接影响城市的整体生态系统稳定和人们的正常生存。
目前,传统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在根本上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例如在强降雨的时候,雨水累积到一定程度如果无法排泄话很容易出现交通瘫痪,不仅影响市民的正常出行,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为此,针对我国城市的防洪排涝体系存在的问题,可采用智慧城市视阈对其进行相应的探讨。
智慧城市如何应对洪灾?
“智慧”城市不是靠一些信息化手段就能够解决硬件上的硬伤,就像人脑的发达与智慧,不能够代替身体健康的基本要求。
通过城市洪水历史数据,找出特征变量,模拟城市洪水发展机理,并结合信息采集系统数据,研判城市灾害发生概率并形成减灾害预案。

简言之,智慧排涝就是:水文专家+应急处置专家+调度中心。


建立城市预警排查处理“大脑”

城市智慧“大脑”指的是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通过各种集成技术,支持多类型数据接入,实现城市传感、视频监控与业务系统的智能协同,达到城市运行管理事件从自动发现汛情告警到协同业务系统完成处理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
支撑智慧城市防汛抗旱部门与各城市系统之间建立快速、高效的联动协同机制;同时具备高扩展性,依托城市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城市运行管理分析决策模型,分析、挖掘洪涝灾害中的规律和趋势,为领导提供智能决策。
实现防汛联动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在前期可针对市区近期的强降水天气情况,会同联动单位建立防汛联动响应预案,加强人员配备联合相关责任单位开展防汛指挥工作,充分发挥应急指挥枢纽作用。
在城市指挥中心,可充分利用实时视频监控和积水监测感知设备,对城区内的重点桥梁、泵站、主要积水点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采集。
同时,再结合政务热线、智慧市政平台APP等渠道及时掌握排涝关键点水位、易积水路段、道路通行等实时情况,发现问题迅速通知相关部门及时解决。
通过加大巡查力度,确保积水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同步利用户外引导屏和线上渠道向市民推送实时路况。
如何运用大数据为城市水务未雨绸缪?

智慧城市本身是跨界的应用和开放的思维。智慧水务通过数采仪、无线网络、水质水压表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并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与供排水设施,形成“城市水务物联网”,并可将海量水务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处理结果辅助决策建议,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从而达到“智慧”的状态。对城市排涝而言:基于水文预测数据及城市现状,以及上下游城市的大数据分析,从中找到真正的相关性,作出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的一些判断。其中重要的是:城市必须建有一套符合现状的数据模型,通过实践不断地修正与驯化,使之更符合现状,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它,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过程中,作出智慧的反映。


“智慧防汛”让防汛更及时科学

通过对现有各种防汛数据的整合,建立集工情、水情、气象等信息为一体的防汛综合信息查询系统,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收集所辖区域的雨情、水情、工情和灾情等信息,还能够在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上移动查询,实现了防汛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防汛信息传递的效率和精度,起到了防汛指挥调度“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









相关文章:
分享: